5月6日,经过平潭风电项目全体人员为期6天的艰苦奋战,首条电缆敷设作业顺利完成,海缆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获得了业主及监理方的高度评价。此次敷设的是整个平潭风电场的第一条电缆,也是我局进入风电领域的首条电缆,敷设作业的顺利完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船队副队长金锋赶赴现场,会同项目经理王东良、施工总监张建东等同志坚守施工一线,带领项目团队加班加点、攻坚克难,不畏艰险、科学决策,克服气象窗口有限、作业环境恶劣复杂等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登陆抽拉、基岩段铺设(铸铁套管)、中间段铺设、弯曲限制器安装、终端甩尾及抽拉、海缆附件安装及试验等工序,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高效、有序、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作业。
在海缆登陆抽拉作业阶段,考虑到海缆登陆抽拉要经过上坡段、直角弯段、平直段、过路段等不同的位置,抽拉预留总长达300多米。项目组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最终决定采用4台抽拉绞车接力抽拉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各台绞车间的配合与协助,项目组在每个转折点位置均安排专人指挥,对整条海缆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在大家通力协作下,攻克了抽拉过程中诸多困难,确保了海缆抽拉的顺利进行。
在基岩段海缆铺设过程中,采用铸铁套管保护并直接敷设至海床上的方式进行作业。工作人员共需放置约6800片(单片重量15公斤),总长度约1.7公里的铸铁套管,安装工作量极大。为提高安装速度及避免长时间作业疲劳,项目组专门将套管送至安装区域附近,安装人员实行6小时换班作业制度。大家团结协作、凝心聚力,以最快的速度和势不可挡的干劲,确保了套管安装的平稳进行。
本次施工水深变化较大,在海缆的可埋设段,需要埋缆机监控人员和巡视人员进行不间断监控,实时监测海缆埋深、偏移量、埋缆机姿态数据以及张紧器、退扭轮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反馈给驾驶台,由驾驶台统一指挥调整门架绞车、龙须缆绞车钢丝绳长度,确保埋缆机的姿态平稳。
由于“沪救捞62”埋缆机埋刀空间有限,终端甩尾时弯曲限制器无法在海缆端头退出埋刀前进行安装,项目组在施工前与弯曲限制器制造单位多次沟通,反复讨论后,决定采用先将海缆甩至海床再回收海缆、安装弯曲限制器、二次甩尾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甩尾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弯曲限制器卡阻,极大的提高了安装效率。而针对风机套筒上无法安装导向挂点的问题,项目组因地制宜,利用“沪救捞62”甲板上80T履带吊进行海缆抽拉作业。在整个抽拉过程中,潜水员全程在水下监控,并协助海缆搬移作业,确保了海缆弯曲度要求。
由于后续气象条件不佳,业主方要求作业完成的节点又极为紧迫,抽拉完成后项目组未曾停歇,立即安排海缆终端制作及试验人员展开作业。作业人员不辞劳苦、加班加点,终端接线速度之快,攻克技术难度之强,克服耐压试验的巨大困难,最终在起风前顺利完成海缆锚固、终端制作安装、孔洞封堵、交流耐压试验等工作,为首条海缆敷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船队领导关心下、项目组及全体施工人员的全力奋战下,平潭风电项目首条海缆敷设作业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了“专业至深、服务至诚”的核心价值观,生动诠释了“敢拼敢当、共创共荣”的上海打捞精神。在接下来的施工作业中,平潭风电项目组及“沪救捞62”施工团队将勇担重任,不负使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平稳高效的推进其余海缆的敷设作业,为风电场早日并网发电做出贡献,为我局深耕风电领域奠定坚实基础,打造上海打捞风电业务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