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南海,骄阳似火。“深潜号”在汕尾后湖风场电缆进行紧张的电缆铺设工作。
首先是登陆42#风机要做安装倒刺的准备工作。风机由于长期日照,加上处于密闭状态,在烈日暴晒下,内部温度已高达40度,内壁的油漆在高温蒸煮下,浓重刺鼻,只要风机门一打开,就呛得人透不过气来。施工人员带着防毒面具在风机内部走,不到五分钟,面具内积满的水蒸气瞬间就会模糊施工人员的视线,影响作业效率。在有了前两根的电缆抽拉的经验后,施工人员面对如此恶劣的作业环境,没有抱怨,而是利用现场有限的条件采取了积极的解决措施:采购新的防毒半面具、提前准备好冰块、电风扇降温,提前打开风机门通风……随着塔筒内准备工作的完成,“深潜号”甲板上的倒刺也缓缓起吊入水。在风机洞口待命的潜水员,引导吊机不断调整倒刺及弯曲限制器的姿态,塔筒内施工人员连续抽拉,潜水监督根据倒刺姿态指挥吊机、塔筒内抽拉力度,以不大于1.5吨的拉力成功将倒刺拉至锁定位置后,塔筒内的施工人员继续抽拉至倒刺头分离回收。
7月15日0450时,现场开始42#41#风机间电缆的铺设工作。在总监的精准指挥下,埋缆机缓缓起吊,甲板水手、设备人员和潜水员进行通力合作,埋缆机稳稳地靠在了入水桥边缘。电缆头通过张紧器后,水手排成一队将电缆抬至入水桥。移船至设计位置开始放缆,塔筒内施工人员用两个电动葫芦交替连续抽拉,直至露出电缆头后18米的标记。接下来,塔筒内就开始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电缆锚固、剥铠、桥架敷设、防火带包裹等工作。
随着埋缆机缓缓下放至海床,“深潜号”沿着设计路由以3米每分钟的速度开始移船,工程师记录着埋深和埋缆机姿态,设备人员精准控制张紧器。到达起犁点后,埋缆机回收至入水桥边缘靠稳,按照设计甩尾路由和长度,精准控制移船和放缆速度,电缆始终保持张角避免打圈。甩尾完成后,潜水员水下挂钩,吊机将电缆起高,移至41#风机限弯器尾部附近,施工人员再次登陆风机,完成终端抽拉,锚固、剥铠等一系列工作。
这次施工作业,安装两端风机倒刺、敷设单根电缆、两端风机电缆抽拉锚固总耗时近32个小时,“深潜号”全体施工人员连续奋战,克服严苛作业环境,秉持“专业至深、服务至诚”的上海打捞核心价值观,成为汕尾后湖风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