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捕捞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其中,潜水捕捞是海产品的主要捕捞方式之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渔民从事潜水捕捞作业,但大多数渔民未接受过正规的潜水培训,缺乏相关健康与安全知识,个人防护意识不足。随着潜水捕捞作业深度的增加,潜水作业时间的延长,对从事潜水作业渔民的健康与安全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渔民减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许多从事潜水捕捞的渔民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减压病。
为了缓解渔民减压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局结合在潜水作业领域的特长和经验,编制了《潜水减压病预防手册》,本手册涵盖了潜水减压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减压病的预防、治疗及常用的潜水减压表等内容。向广大渔民普及潜水减压病预防处置知识,以期让更多的渔民了解潜水基本理论,增加潜水健康与安全知识,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渔民减压病的发生。
本手册编制主要引用了《潜水减压病的防治》(陶恒沂、张辉主编)和国家标准GB /T 12521-2008《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期望读者不吝指教,以期不断改进和提高。
编者 2021年6月
编者单位简介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是我国最早从事潜水医学和高气压医学的单位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在船上设有潜水压力舱,于1965年正式成立潜水职业病防治部(潜水医学保障中心前身),并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陆用可承受10个大气压的干湿式压力舱群,开始用高气压技术治疗潜水职业病。1979年成立了科研所并于2009年合并到救捞工程船队,潜水医学保障中心(简称潜医中心)则是其中的一个科室,专门从事民用潜水和高气压医学的研究和高气压技术的开发应用。潜水医学保障中心目前拥有一批长期从事潜水医学研究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并拥有国内最先进的5Mpa饱和潜水训练舱群和多套1.0Mpa~3.0Mpa高压舱群。
潜水医学保障中心主要从事潜水医学和高气压医学的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现场潜水作业的医学保障和医学指导;潜水职业病的防治;潜水医学教育和咨询;潜水学员的选拔及潜水员的适潜体格鉴定;潜水压力舱和高压氧舱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潜水及高压氧设备的研制和监测;进行模拟水下试验和高气压试验;航海医学服务以及海上平台医疗服务等工作。
潜水医学保障中心还多次参加过国内大规模潜水打捞及水下工程的潜水医学保障计划的制定、实施,担负氦氧混合气潜水的医务保障工作,并担负空气10米饱和、氮氧混合气36.5米饱和、氦氮氧60米饱和训练、氦氧500米饱和陆基试验及氦氧313.5米饱和巡回潜水作业的生命支持工作。除此以外,还为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春晓、平湖、流花、文昌、番禺等油气田、三峡电站、京九铁路、中铁隧道局、上海隧道股份等重点建设工程和公司进行过高气压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能提供各种类型潜水训练和高气压环境技术服务的资质的机构之一。
我们目前同国内28个省市的救捞、海洋、石油、航道、渔业、基建等高气压工程单位建有业务往来,我们坚持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为全国各地的潜水机构提供潜水医学技术咨询和服务,目前已与全国近百家基层单位协作,初步形成了潜水职业病防治网。近年来,通过这一潜水职业病防治网,加强与上海新华医院等单位合作,成功救治了多名急性轻重症减压病病人,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地址:上海市杨树浦路1426号 邮编:200090
电话:(021)65107920;(021)65191710-434、242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6
一、潜水的概念 6
二、潜水减压病的概念 6
第二章 减压病 7
第一节 减压病症状出现的时间 7
第二节 减压病症状的表现形式 7
一、皮肤 7
二、肌肉、关节和骨骼 8
三、神经系统 9
四、呼吸系统 9
五、循环系统 9
六、多器官系统 9
第三节 减压病的临床分型 10
一、根据病情轻重分类 10
二、根据发病后气泡存在的时间长短分类 10
第四节 减压病的诊断要点 10
一、有潜水或高气压作业史 10
二、有减压病的症状和体征 11
三、加压治疗的效果明显 11
第三章 减压病的预防 12
一、进行潜水医学常识科普 12
二、体格检查 12
三、禁止饮酒、增强体质 12
四、合理安排潜水作业与休息 13
1.海况影响 13
2.潜水的频次和间隔时间 13
3.潜水深度 14
4. 合理休息 14
五、遵守潜水安全规则 14
六、进行正规正确的减压 14
(一)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法 15
(二)选择合适的减压方案 15
第四章 减压病的治疗 21
一、加压舱治疗 21
二、加压治疗的原则 21
1.尽早尽快加压治疗 21
2.就地就近治疗 21
3.不轻易放弃加压治疗 22
第一章 绪论
一、潜水的概念
陆生动物采取某种方式主动从陆地空气环境穿过气-水界面进入水下,在一定深度停留一定时间后,按一定程序上升出水的全过程,称为潜水。
二、潜水减压病的概念
潜水减压病是所有潜水(或高气压)作业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是因机体在高压下暴露了一定的时间后,在回到常压(减压)的过程中,外界压力降低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以至在高压下溶解于体内的惰性气体迅速游离出来,以气泡的形式存在于组织和血管内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引起减压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气泡。当潜水员呼吸压缩空气时,空气中的氧气被机体代谢所消耗,而空气中的氮气机体则无法利用,故只能以单纯的物理形式溶解于体内。潜水的深度越大(压力越高),暴露的时间越长,机体组织内溶解的氮张力也越高;当达到一定的张力值后,迅速而大幅度的上升(减压),致使已溶解于机体组织中的氮张力超过了周围总气压的1.6~1.8倍(超过了过饱和安全系数)后,过多的氮气不能继续保持溶解状态而游离出来,在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泡。
第二章 减压病
减压病是由于潜水或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极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潜水减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轻者可以仅有皮肤瘙痒或皮肤花纹,重者可以瘫痪、昏迷甚至死亡。减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以涉及全身多个部位和组织,因此,对有减压病临床症状的病人要高度重视并及时治疗。
第一节 减压病症状出现的时间
在从事潜水过程中,大多数的减压病症状出现在潜水出水后0.5~1小时内,少部分发生在6小时内,超过24小时发病的比较极少。从气泡形成、增大到造成组织缺血、缺氧、水肿、损伤进而发生相应的减压病急性症状。这一过程相当于“潜伏期”。因此,潜水出水后,尤其是6小时内,潜水员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一旦出现减压病症状,需要到有潜水减压舱的医疗机构或医院高压氧科及时就医。
第二节 减压病症状的表现形式
一、皮肤
1.皮肤瘙痒
这是减压病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是由于毛细血管及小静脉中有气泡栓塞或皮下蜂窝组织及汗腺内有血管外气泡形成,对附近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作用所致。瘙痒常发生于前臂、胸部、后肩、大腿、腹部等。瘙痒的特点是奇痒难止,有“蚁走感”和“灼热感”,并且表面抓挠解决不了问题,犹如“隔靴搔痒”,不少人常常抓破皮肤。减压过程中,寒冷也容易引发皮肤瘙痒。
2.皮肤斑疹、花纹
气泡栓塞或压迫皮肤血管,可造成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出血,出现荨麻疹样丘疹或猩红热样斑疹。在皮肤表面可见苍白与蓝紫色相互交错形成的大理石样斑纹,多发于胸、腹部。
3.浮肿或皮下气肿
好发于颈部、手臂、大腿、前胸、上腹部等部位的皮肤下方,常常持续几天时间才慢慢消除。
二、肌肉、关节和骨骼
肌肉和关节疼痛是减压病最为常见的症状。疼痛常发生在四肢关节和肌肉附着点,其中以肩、肘、膝和髋关节的疼痛为主。疼痛的性质不一,有酸痛、跳痛、刺痛、撕裂痛等。在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的同时,往往伴有轻度的肢体活动受限。患肢处于一定的较松弛的屈位时可以稍微缓解,故又称之为“屈肢症”。发生在骨质内的气泡带来的损伤往往是迟发性的,几个月以后才能被发现,这会导致减压性骨坏死,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引发疼痛。
三、神经系统
当气泡侵犯神经系统后,则依据气泡侵犯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症状:
1.当气泡侵犯脊髓后:引起肢体运动障碍或截瘫(脊髓型减压病)。
2.当气泡侵犯中耳耳蜗后:引起眩晕、呕吐、听力下降、耳聋等(前庭型减压病)。
3.当气泡侵犯脑部或视神经后:引起头疼、复视、视野缩小、暂时性偏盲或失明(脑型、眼型减压病)。
四、呼吸系统
当气泡侵犯呼吸系统后,可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肺水肿。病人常常感到胸部憋闷,胸骨后疼痛,面色苍白呈恐惧状并出汗,被称为“潜水员气哽症”,甚至引起昏迷休克。
五、循环系统
当大量气泡侵犯心血管系统后,不仅会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且还会造成肺动脉等大血管的阻塞(气栓症),可出现心前区紧缩感、四肢发凉、皮肤黏膜发绀等症状,严重可失去知觉甚至猝死。
六、多器官系统
当气泡累及肠胃部位血管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大量气泡累及肝、肾、脾、肾等器官时,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而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后果较为严重。
第三节 减压病的临床分型
一、根据病情轻重分类
1.Ⅰ型减压病(或称轻型减压病):仅以皮肤痒、皮疹、斑纹、肌肉酸胀、肌肉、关节疼痛者。
2.Ⅱ型减压病(或称重型减压病):凡有神经、呼吸、循环等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症者。
也有将减压病分为“轻、中、重”的分类法。
二、根据发病后气泡存在的时间长短分类
1.急性减压病:气泡形成后,在短时间内机体所表现的病症。
2.慢性减压病:气泡形成后,因种种原因,患者初期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够彻底。症状一直未能消失。甚至迁延数月,数年之久,单纯加压治疗可以治愈或出现显著疗效。对于这样情况的减压病,过去有些人将其称做“慢性减压病”;但也有些人认为并不能称之为“慢性减压病”,而只能称之为“延误治疗的减压病”。
第四节 减压病的诊断要点
减压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有潜水或高气压作业史
发病前有明确的潜水(高气压暴露)作业,或在这过程中有减压不足的情况。人们普遍认为,10米以浅的潜水不需要减压,但在过去的实践中表明,浅于10米的潜水作业,也有可能发生减压病。渔民潜水捕捞海产品,没有经过正规的潜水训练,潜水知识缺乏,加上水一般都比较浅,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不经过正规减压甚至没有任何减压就直接出水,从而导致减压病发生,严重的瘫痪、致残甚至死亡。
二、有减压病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潜水结束出水后,如果出现前述的减压病症状,可以初步怀疑减压病。绝大多数的急性减压病都是在潜水(高气压暴露)后的0.5~1小时之内发病,少数在6小时内发病,最长的发病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当然也有个别罕见的例外)。有些人可能刚开始仅有肌肉、关节疼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慢慢发展加重,延误治疗。
三、加压治疗的效果明显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比如附近有潜水减压舱,或者有高压氧舱,可以立即让疑似减压病的患者进舱并进行加压治疗。对于绝大多数减压病患者而言,加压后减压病症状会明显得到改善或直接消失,轻症患者加压到9米改善就很显著,疼痛减轻;中度患者需要加压至18米;重度患者需要加压至30~50米,并停留足够的时间。
第三章 减压病的预防
预防减压病的重要环节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减压时体内形成气泡,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进行潜水医学常识科普
许多长期在海边进行潜水捕捞海产品的渔民,对潜水作业、潜水减压、减压病都缺乏相应的了解,加上居住在交通相对封闭、医疗条件缺乏的小岛等地区,一旦潜水后发生了减压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轻者忍受病痛的折磨,重者致残甚至死亡。因此,对他们进行潜水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结合捕捞潜水实际,让他们懂得减压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并且懂得如何预防,从而认真遵守潜水规范,做好潜水安全准备,减少减压病的发生,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二、体格检查
一般认为,40岁以上以及肥胖者、健康状况不佳者,更易得减压病。职业潜水员每年需进行年审体检。对于一般的从事潜水捕捞的潜水员而言,潜水前应对他们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如对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的问诊,有无感冒、发热及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测量,处于正常指标值,保证潜水员下水前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建议渔业捕捞潜水员每年应该在正规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
三、禁止饮酒、增强体质
引导和教育潜水员潜水前禁止饮酒。在潜水领域有部分人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潜水前饮酒可以保暖、活血,事实上潜水前饮酒不但不会起到保暖作用,反而会大大增加减压病发生的机率。并且饮酒后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对潜水员的水下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潜水前应注意营养均衡,摄入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必须维生素,进餐不宜过饱,注意食用干净卫生的食物,避免消化不良或腹泻等,影响潜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定期进行加压锻炼,增加对高压环境的耐受与适应。
四、合理安排潜水作业与休息
1.海况影响
水流、水温:水流快、水温低不仅会使潜水员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还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循环,从而影响减压时氮的脱饱和,容易发生减压病。因此,潜水人员要尽量选择风平浪静的海况下进行潜水;如果冬天或者气温、水温较低时,可以穿着保暖服,做好保暖,减少减压病发生。
2.潜水的频次和间隔时间
正常情况下,12小时内只能进行1次潜水。如果深度较浅,水下停留时间不长,可以反复潜水,但两次潜水间隔时间尽量大于2小时,且两次水下工作时间之和不要超过6小时,如果没有专业的潜水医师进行指导,不建议进行反复潜水。疲劳或劳动强度大,引起减压病的发病机会也会增大,因此,控制潜水时间,避免疲劳,也可以很好的预防减压病发生。
3.潜水深度
由于从事捕捞潜水人员大多属于非职业潜水员,建议潜水深度不要大于30米,越大深度的潜水作业减压时间就越长,并且发生潜水意外的风险越大。根据安全规定,建议潜水现场配备减压舱。
4. 合理休息
潜水是一项风险较高且消耗体力较大的活动,保证休息睡眠是从事潜水活动的必要前提。充足的休息可以使潜水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并且降低减压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潜水员每天应保证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五、遵守潜水安全规则
潜水员需要有熟练的潜水技术,按照潜水安全规则进行潜水作业。保证潜水设备、装具及呼吸气体安全。在潜水前需要检查潜水设备,组装、布放和测试所有要在作业中使用的潜水设备和备件,包括所有附属设备和工具。检查所用的面罩,并且确保它们是合格的和功能正常的。检查主供气和备用气供应,呼吸气质量是否达标,供气量是否充足,供气压力是否满足要求,潜水员必须携带个人备用呼吸气体(回家气瓶),备用呼吸气体应该符合要求。潜水设备、装具良好及气体充足是保证潜水员水下安全的重要前提,避免潜水员发生气体中断、放漂等情况,降低减压病发生的风险。
六、进行正规正确的减压
无论从事哪种类型的潜水作业,都必须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法和减压方案,这是预防减压病的根本措施。每次潜水作业,都须根据其下潜的最大深度、水下工时间、劳动强度以及水流、水温等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减压方案。
(一)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法
在渔业捕捞潜水现场,由于条件限制,作业现场一般没有减压舱,潜水员可采取水下阶段减压法进行上升减压。潜水员在水中的减压过程分为上升、停留、再上升、再停留、直至返回水面即减压结束。这整个水下减压过程就称为“水下阶段减压”。水下减压法以每3米为一个停留站,按照减压表规定的停留站和时间进行停留上升,直至出水。水下减压不建议使用氧气,容易发生氧中毒和火灾等风险。
(二)选择合适的减压方案
本节引用了国家标准GB /T 12521-2008《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中的节选内容对减压过程及减压表的使用进行介绍。
1.按照空气潜水减压表(表1)选择减压方案。
2.本表分13个深度档,每个深度档有若干个不同水底停留时间的减压方案,共120个。
3.各深度档中的横线表示该深度的潜水极限时间的限度。遇到特殊情况需超过此限度时,应注意控制水底停留时间在表列范围内并需有一定的保留量。
4.如果潜水深度和水下工作时间与表列时间相同,应采用下一个潜水深度和水下工作时间;如果潜水深度和水下工作时间在表列的两个数字之间,则应采用相近的较大深度和较长时间。
5.采用空气减压时,各停留站的停留时间均按表内数字。
6.潜水作业结束后,从水底上升到第一停留站(或直接上升出水)的时间,应按表中规定严格执行,上升速度控制在7米/分钟~8米/分钟。
如果上升至第一停留站的速度过快,提前到站,因上升速度过快而剩余的时间应加入第一停留站的停留时间。
如果上升时不慎未在第一停留站停留,而直接上升到水面,应令其在3分钟内回到深于第一停留站3米处,在该处停留5分钟。上浮回到深于第一停留站3米处的时间及在该处停留的5分钟都算作水下工作时间,并据此重新选择相宜的减压方案。如在水面超过了5分钟,则应重新回到最大深度停留5分钟,然后按上述原则计算水底停留时间和选择适当的减压方案。
7.表1规定,不论使用何种减压方法,各停留站间移行时间和从3米站上升出水的时间均为1分钟,该时间不计入各停留站的停留时间,应计入减压总时间内。
8.使用表1时,应根据潜水深度,水下工作时间,外界环境条件如水温、底质、流速等,潜水员劳动强度、技术状况、有无反复潜水、健康状况和主观感觉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再确定采取何种减压方法及减压方案。
9.潜水员在水下进行轻、中等强度的劳动如水下行走、探摸和检查沉物、简易捆扎沉物等,水下环境良好如水温在10℃以上、流速在0.5米/秒以内、硬质水底等,潜水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经常潜水或水下工作经验较丰富、有较长潜水工龄且无减压病史者都可按基本方案减压。
10.遇不宜采用基本减压方案的情况,应选择比基本减压方案的水下工作时间或潜水深度下一、二档或水下工作时间及潜水深度均下一、二档的方案作为延长减压方案。
11.潜水员在减压过程中若感到任何不适,应及时报告。如果症状和体征轻微,可延长所在停留站的停留时间,直至症状消失为止。然后重新按减压表所规定的停留时间停留一次,结束后再令潜水员上升到较浅的停留站。如果再次出现症状和体征,潜水员应转到较深的停留站,按延长方案进行减压。按延长方案继续减压时症状和体征复发,若确诊为减压病应进行加压治疗。
12.本表为职业潜水员减压用表,非职业潜水员建议选用30米以浅的部分。
第四章 减压病的治疗
潜水捕捞业的大力发展导致潜水活动不断增多,但由于潜水医学知识的普及相对滞后,加上很多潜水活动发生在偏僻的小岛上,多数从事潜水捕捞的民间潜水员患病后不懂得及时就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承受不同程度的病痛,甚至造成终身残疾或死亡。因此,减压病发生后及时治疗是重中之重。
一、加压舱治疗
治疗减压病最有效的手段是再加压治疗。潜水员出水后,一旦发现有减压病的症状和表现,需要立即联系有减压舱的单位或有高压氧舱的医院,进舱进行再加压治疗。潜水员患减压病后是否采用加压治疗,其预后有着显著的差异,有文献报道119例急性减压病患者未采用加压治疗,死亡率为11%,永久性瘫痪43%。1904~1909年,美国东河隧道工程高气压作业,共发生减压病3692例,全部加压治疗,治愈90%,明显有效9.5%,死亡率只有0.03%。
二、加压治疗的原则
1.尽早尽快加压治疗
有些减压病患者刚开始症状较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气泡在体内不断转移、变大,常常使病情突然恶化,切不可掉以轻心,延误治疗。越早加压治疗,治疗效果越好。
2.就地就近治疗
潜水现场如有减压舱,应就地加压。如现场没有减压舱,应将患者送到最近有减压舱的单位或有高压氧舱的医院进行治疗,切不可为了追求大医院而舍近求远,并且要以最快的交通工具前往,并提前联系好相关单位做好加压前准备工作,分秒必争。
3.不轻易放弃加压治疗
某些减压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在发病初期延误了治疗,有的延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但经过加压治疗后也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的重度患者发生了昏迷,四肢活动障碍,经过一次加压治疗后不一定能够马上苏醒,如果此时就放弃治疗,则可能发生永久性不可逆的组织损伤,而如果继续坚持几次再加压或者高压氧治疗,很有可能恢复正常。因此,对减压病患者不要轻言放弃。
最后,特别提醒的是,对于一家潜水公司或潜水员,你在潜水之前,应该知晓你潜水现场附件哪里有减压舱,附近哪家医院有高压氧舱,以及他们的联系电话。如果你有一位熟悉的潜水医生,而且他在你潜水期间可以随时接听你的电话,那对你的潜水健康与安全是最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