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6时02分,青海玛尔挡水电站,饱和潜水生活舱门缓缓开启,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6名潜水员走出舱门,这标志着由上海打捞局承担的国内首次高海拔饱和潜水作业检修和渗流综合治理任务圆满完成,填补了我国内陆深水水域应急救援能力空白,取得了该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玛尔挡水电站地处海拔近33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首座大型水电站,坝顶高程达3283米,最大坝高211米,是我国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2025年4月至6月,在该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上海打捞局运用自主研制的机动式200米饱和潜水系统,承担了坝面高程3175-3200米区段的渗流综合治理任务。
高原饱和潜水是在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下实施的特种潜水作业,其技术要求较常规饱和潜水而言更为复杂,需统筹考虑高原特有的低氧、低温、强紫外线等环境因素与潜水生理学的协同作用。为此,上海打捞局基于海洋工程大深度饱和潜水经验,创新性开展了高原减压模型修正研究工作,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和严格论证,最终形成了专项高原饱和潜水减压方案。
在项目作业期间,饱和潜水团队严格按照潜水方案,连续26个昼夜驻守“水下高原”,在浑浊冰水中完成坝体750米(19条垂直缝+2条周边缝)的渗漏点毫米级检查与精准封堵,创造了高海拔水域饱和潜水750小时持续作业新纪录,作业效率提升300%。
当前正值防汛排险的关键时期,此次高海拔饱和潜水作业的成功实施,不仅对水库下游地区防洪排险、水资源供应及电力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我国饱和潜水技术的应用范围从深海拓展至高原特殊环境,标志着中国救捞已经具备在内河水域应用深潜水作业技术高效响应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为内陆深水水域应急救援与复杂抢险任务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