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北槽航道翻扣的“新其盛69”轮打捞进展牵动着研发中心全体职工的心。按照局的统一安排,1月26日,研发中心派出5名焊接技术骨干进驻打捞现场,协助工程船队对难船进行板正前的准备,承担了档浪围板、放气阀、抽油法兰模板、难船船底照明、警示灯、眼板等大量难船上焊接作业任务,即便是春节期间仍坚守现场守护。随着5月21日难船板正后,打捞现场急需封舱舱盖!
局领导于5月24日10时下达任务,指令研发中心立即备料、赶制封舱舱盖,并要求6月4日16时前完成组装、焊接、油漆等任务并启运,整个制作周期仅有10天时间!
局技术中心提供的封舱舱盖图纸:18米×13米×7块,每块在234平米,7块加起来相当于4个篮球场那么大,总重达320吨!虽然技术难度不大,但在10天时间里,要完成320吨钢结构的装焊,时间紧张得几乎是要用分钟来计算,工作强度尤其是焊接强度极大。
任务就是军情、时间就是生命,在经过了“世越号”打捞工程打捞托架制造,“桑吉轮”加热抽油装置赶制的历练,研发中心迅速启动了主要领导牵头、跨部门组合、资源统一调配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倾全力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中心主要领导坐镇制造部,分管领导亲临施工现场,部门负责人深入工序做具体保障,所有问题都在现场解决。在施工最紧要之时,局领导一天几个电话关心进展,业务处领导来实地察看赶制进度,局技术中心魏良孟工程师更是现场技术支持。中心技术部派出精湛技术人员采取边施工、边改进的方法,现场跟进解决施工工艺问题;管理部保障食堂由早中餐改为一日三餐供应,在有限的厂区内协调车辆进出,规范停放,保障2个露天施工作业安全。
以6月4日16时为最终制作完成点,倒排时间计划。倾其所有、全员上阵,一切为了完成封舱盖板赶制,确保“新其盛69”轮能早日起浮。
5月24日下达指令后,由制造部立即行动,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5月26日14时许,第一批钢板进场,直接吊到火焰等离子切割机平台,检验复验、材料吊放、输入尺寸、校正公差在30分钟之内全部完成,2台大型切割机同时燃起切割火焰。
5月26日16时许,因露天施工作业没有起吊设备,租用的2台吊车、2台叉车就位,协调施工队带来的气保焊机60余台到位;多方调研,最终确定整体组焊并启运到码头。
与此同时,在组装场地,已经完成电路改造、场地清理、焊机接线、经纬仪定位,旋即一块块组焊件按图纸平稳有序地开始了组装,5个车间场地、2个露天场地同时开工。
7名生产调度,每人负责一个场地,人数不够,由部门负责人顶岗;品质部11名检验人员全部跟班现场检验;现场出现问题现场立即解决,不因任何问题的解决而影响进度,一线施工人员歇人不歇机的连班作业,24小时连轴转,“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这是对所有现场技术、管理和施工人员的要求。
在启运码头,中心分管领导、制造部负责人落实工件摆放、拼接,与厂内赶制进度实现无缝对接,严阵以待。接下来就是组装后的焊接了,经过协调有焊接技能的21人全部扑上,还外调来焊工80人,在短时间内调集相当于一个船厂的焊工,不分昼夜、人不间断地焊接。在四周一片黢黑的深夜里,只有研发中心这里一片通明,焊花此起彼伏,映照出了别样的景色。
在露天作业环境里,气温已高达30℃,露天水泥场地在太阳照射下,加上气割、焊接产生的高温,铺设的钢板瞬间直逼50℃,炙烤着焊工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中心工会及时送去了防暑物资,防止人员中暑、保障作业安全。
5月30日0时20分第一组封舱盖运抵码头。
5月31日23时40分第二组也已抵达……
6月1日22时许,露天作业的2个场地全部结束,转入车间内部焊接;6月2日午夜,全部结束厂内赶制,转至码头组装拼接;6月3日18时40分,第一批次3组封舱舱盖由码头船运至外高桥码头。从5月24日领受任务到6月4日实际交付,在短短10天时间,自动焊丝用去近3吨,气保焊丝更是达到20吨。
为了确保进度,研发中心主要领导直接沉到施工工位,现场指挥,哪里进度慢就会出现在哪里,直到进度赶上节点,又去了另一处,10天里只要身体“顶得住”就钉在现场。工人可以轮换休息,管理人员却24小时连轴转。党员许胜华刚从技术部经理转任制造部经理,除了要负责自己“份内”事外,还负责着车间场地和人员调配,协调着叉车几点进场、关心着最大起重力、谁该休息了,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仍然耐着性子交代完一道道工序要求。党员桑俊同志负责舱盖的运输,在施工场地和码头间来回穿梭,已经有两天一夜没合眼了,已经56岁的他默默地吃下降压药,稍作休息的他一句“继续”又扎进工作里。入党积极分子、制造部副经理薄晟曦同志,负责在“东汇码头”舱盖的最后组装拼接,和工人们一样经受着烈日下钢板的炙烤,以实际行动接受着“考验”。这只是在现场所有人的缩影,他们既没豪言也没怨言,用自己朴实的劳作,克服着最大的障碍——疲劳,践行着自己的承诺:按时完成任务。
6月3日19时许,最后一组舱盖运抵码头,进入组焊拼装的最后冲刺。中心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均赶到现场,从外高桥码头赶来驰援的航修部共产党员陈昌世同志也到了,制造车间党支部书记宛飞飞同志也到了,一时间在码头上汇集了中心最能打硬仗的队伍。
终于6月4日15时30分,最后一批4组封舱盖启运外高桥码头。研发中心主任洪力云向洪冲局长报告了封舱盖板全部完成并提前30分钟启运的消息。稍即,洪局长深情地回复道:“感谢你,感谢中心全体员工,正是你们这样废寝忘食、敢打硬仗、信守承诺,才实现了10天完成盖板赶制的奇迹,你们是好样的!向你们感谢与致敬!”
当把该信息转发到中心职工微信群里时,点赞的表情一个接一个,胜利的喜悦一个传一个。正是由于研发中心上下同心、团结一致,敢拼敢当、攻坚克难的精神,才能打赢这个硬仗,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让群众放心、让组织放心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