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台风“杜苏芮”来临之前,我局285饱和潜水组完成了海洋石油115/南海奋进坞修替代项目中9条锚腿回接至单点浮筒的工作。至此,“南海奋进”FPSO移位后将通过这一套新建单点锚系系统在惠州32-5服役。
该项目饱和潜水作业深度为67米至73米,共完成9条锚腿回接至单点浮筒的工作,总计释放18钟,放钟总时长126小时,其中最快完成一条回接仅用1钟,时长461分钟。锚腿共分三组,总长185m,带护套直径171mm。钢缆两头均为开口索接头,一侧于海底与锚链通过Y-link连接,另一侧湿存于海底,水深约113米,须由潜水员通过connect link与浮筒底部独立的、位于不同高度的B型连接件相连,避免钢缆索接头发生干涉。
由于回接点位于“半空”,整个过程都是悬空作业,所以作业空间比较狭小,这对潜水员的经验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潜水员在这种特殊的作业环境中作业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保持自身稳定。潜水脐带要在5米处用旗绳固定做好保险,防止潜水员发生脱手从而超过最大巡潜深度的情况,同时也要给每个工具做好保险,防止在运输和安装拆除过程中发生掉落。
在索接头对接过程中,索接头的销轴孔和B-link孔之间仅有5mm的空隙,横向和纵向稍有偏差就难以对齐。若两者横向对齐较难,则通过调整5T浮袋和吊机,以及B型连接件的角度,保证两者在同一水平线上。若纵向有较大偏差,则重新调整限弯器吊带的安装方向来调整钢缆受力方向,继而影响索接头的左右角度;若偏差较小,则在索接头上下两侧吊耳处再连接两个葫芦到浮筒左右两侧,调整葫芦保持索接头开口与B-link孔平行。
南海持续高温的天气,对甲板照料人员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为节省水下潜水员等待工具传送时间,甲板人员始终等待在递物纲丝或吊机旁,凝神静听高频传来的指挥声音,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同时该作业点水下流况复杂,转流时间快,一不小心就容易导致递物钢丝缠绕,甲板人员时刻关注递物纲丝的动态,及时调整钢丝之间的角度,避免了钢丝缠绕的发生,为水下饱和潜水员顺利工作保驾护航,为安全高效完成本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次工程项目中,潜水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效的完成了作业任务,获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赞赏,用“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勇往直前,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潜水作业任务,为推动打捞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