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Menu
news
新闻动态
业务发展 管理发展 党建文明 通知公告
踏浪前行风正劲,新航程上著华章——“创力”轮青洲风电项目纪实
发布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9795

截图-20230109134222

“创力”轮自119日起正式航行前往粤电阳江青洲一海上风电场施工,截止1211日,项目施工团队克服冬季寒潮大风恶劣气象海况等影响,充分利用三个短暂的天气窗口,一个月内争分夺秒共计完成7个机位的四桩风机导管架基础桩沉桩施工。

“创力”轮自9月初进入阳江海域,进行青洲风电项目的前期施工准备,道路曲折坎坷。9月时值台风多发季节,鉴于“福景001”事件,广东省三防办、海事局高度重视台风季节的船舶安全问题,“创力”轮施工团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准备同时,兼顾着频繁组织人员撤台避风,“创力”轮避风足迹遍布北海到三亚,多次避风导致不少有效天气窗口错失,着实可惜。今年10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青洲风电项目组及“创力”轮积极响应当地政府要求,安排船舶值班待命,直至1026日才正式复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一直萦绕在心头,长时间的无法作业使得青洲项目组与“创力”轮领导班子压力倍增。复工之后,“创力”轮施工团队在施工总监龚晓明、项目经理王健以及项目副经理易国栋的带领下,化压力为动力,积极配合复工检查,施工准备落实落细,终于在119日开航前往风场,并于1114日正式完成了第一个机位,打响了青洲项目的第一枪。

立必胜之志,聚团结之力,行务实之举。由于项目施工时间处于冬季,天气海况长时间恶劣,如何把握难得的黄金天气窗口,在短暂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为船队做更多贡献,是个不得小觑的挑战。项目组协同“创力”轮领导班子,凭着挤海绵的思想,在安全的前提下,狠抓设备调整与改善,不断优化工序工法,使得“创力”速度屡创新高。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不断总结优化,触类旁通,改善方案,从第一个Y01机位有效作业时长44个小时,到第七个机位Y15机位有效作业时长34个小时,工时大大缩短。不论是保持架调平焊接,还是翻桩、插桩、打桩,工效都在显著提高。尤其是12月的Y03机位和Y15机位,“创力”轮施工团队经过OWSWindy、龙源振华天气预报的研究,准确出击,4天时间便完成2个机位的施工。Y15机位最后二次沉桩的时候,现场流速已达3.6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驾驶台紧密监控船位,现场施工团队加快进度,衔接紧密,最终在起风之前恰好完成机位的施工,时间控制恰到好处!追求效率的同时,施工精度也在不断提高,Y08机位的四根桩标高控制在2mm-6mm之内,远高于业主的精度要求。“创力”轮施工团队的兢兢业业与落实落细精神,获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青洲风电项目施工期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称为:“跨越沟沟坎坎,闯过重重难关”。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设备这一重大关节,项目施工期间的待机时间主要是设备故障导致的。目前7个机位施工期间,打桩锤、内张器、振动锤、送桩器、夹桩器、保持架,均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故障。全体施工成员在龚晓明队长的带领下,在项目工程师徐海军的临场技术支持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设备难题一一攻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施工期间待机的损失。设备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刻思考,风电项目中,如果说施工团队是灵魂、是心脏,那设备则是血肉、是躯干,缺一不可。设备准备与使用中,需保证每一步检查、每一道防线、每一个岗位,细致、严密,不容许一丝马虎,这样才能安全高效地进行施工。

下一番韦编三绝的真功夫、凿壁偷光的苦功夫、磨穿铁砚的慢功夫,方能掌握施工精髓。施工期间,“创力”轮施工团队多次召开施工总结会,总结出各种优良创新的方法。例如:液压锤液压油管的马鞍座更换为浮袋,极大地提高了液压管收放速度,原先马鞍座由于是铁质结构,无法快速收回至甲板,更换为浮袋之后,可直接将浮袋放在甲板上,不用担心对甲板液压油管的破坏;其次就是采用DP打桩模式,灵活调整船位,提高打桩效率,相比于抛锚作业,节约了大量抛锚起锚时间,同时增加了“创力”轮的灵活性;再者就是项目组工程师利用激光笔、配合锤杆上1米粘贴尺,在精准沉桩时,仅测量2-3次便可沉桩到位,相较于以往所用的无限逼近法,时间大大缩减。“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集思广益,不断地提高速度,在青洲施工团队身上一览无遗,这是上海打捞人的优良精神,正是这样的拼搏进取精神,才能使项目稳步前行。

责任铸就先锋意志,拼搏谱写先锋足印,使命锻造先锋能力。青洲风电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及“创力”轮各部门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党员冲锋在前,“创力”轮领导班子施工期间时刻紧盯现场,休息时间屈指可数,以确保每一步的安全与高效,合理安排分工,使得现场施工井井有条;青洲项目部统筹全局,项目组王健经理、易国栋副经理多次与业主交涉沟通,与工程船队各职能部门协调,为“创力”轮的有序施工铺平道路;青洲项目组工程师,由徐海军与吴吕辰带头,田得港、孙昊辅助,积极改进优化方案,积极参与设备调试与修复,同时还要兼顾导管架调平与基础桩精准沉桩等现场施工。尤其是项目工程师徐海军,事无巨细,均参与出力,其结构与焊接方面的知识,帮助现场度过不少难关;“创力”轮甲板冲锋在前,他们是最辛勤的一批人,烈阳高照,寒风凛冽,均恪守在岗位,他们黝黑的脸庞,折射出的是团队的坚毅与拼搏;“创力”轮驾驶台紧密关注船位,由于是冬季施工,海况变化不断,他们在李尚界船长的指导下积极优化移船方案,确保DP起桩、打桩的船舶安全,功不可没;“创力”轮机舱这次则是大放异彩,设备检修时屡屡见到他们的身影,轮机长沈涛带队协助检修,他们利用自身出色的机电知识,协助设备人员调试检修设备,缩短了设备故障待机的时间,为项目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勤部门,无论岸上和“创力”轮船上,他们默默无闻,物资运送、食物补给,给予了整个团队可靠的支持。正是这样的一个施工团队,秉持着铁一般的信念坚守,铁一般的履职担当,铁一般的执行落实,铁一般的纪律遵守,推动整个青洲项目有序前行。

项目有序进行的同时,安全警钟长鸣。风电项目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创力”轮施工团队积极配合业主的多次安全检查,安全把控与优良的船舶性能,获得业主的一致好评。施工期间,“创力”轮总监龚晓明多次强调施工重中之重是安全,高频多次叮嘱、把关现场的施工安全,以自身的丰富施工经验,引导整个施工团队在安全的前提下高速运行。安全监督甘雷,配合现场施工团队,对设备安全、施工安全严防死守,现场各设备、吊索具均安排了施工前、施工后检查表,落实落细,各设备负责人、工程师、安全监督、施工总监签完字“创力”轮才进行施工作业,严于律己,是项目安全推进的基石。

“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施工过程中种种艰辛难用言语形容。青洲风电项目组与“创力”轮全体施工人员在工程船队领导及各职能科室的鼎力支持下,凭借着革故鼎新、披荆斩棘的魄力,不畏艰难、不惧阻力的意志,中流击水、敢涉险滩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逐一攻破困难,彰显了“平价风电时代”的“创力”速度、上打速度,为后续潜在的风电总包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者方至远、奋斗路正长;志士嗟日短、一刻值千金。2022年即将结束,“创力”轮这艘上海打捞的旗舰船舶,仍然坚守在祖国的南海海域,蓄势待发,青洲项目团队仍然恪守在自己所在的岗位,兢兢业业。他们心存“壮志如铁”的决心,“精准滴灌”的用心,“万夫一力”的齐心,时刻待命,时刻亮剑,时刻为上海打捞、中国风电、中国能源事业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