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8月24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前身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在上海成立,标志着国家专业救捞队伍的诞生。74年来,一代代上海打捞人坚守在大海中央,始终做好国际海上人命救助公约缔约国义务的“承担者”,党和国家海上德政工程的“建设者”,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舍生忘死的“逆行者”,航运事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者”,书写了为平安护航的蓝色篇章。
近日,央视《开讲啦》@闪亮的你,致敬新时代奋斗者,展现青春中国的榜样力量。节目第三期来到中国救捞的发源地——上海,将目光投向了幽暗深邃的水下,带领观众走进了救捞潜水员的世界。

站在停泊于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的打捞船旁,全国先进工作者、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潜水队队长胡建回忆起他曾经亲历的数次任务,带着现场观众重回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救捞瞬间。作为中国深海探索的先行者,胡建也是我国300米饱和潜水纪录的创造者。饱和潜水这个对大众而言相当陌生的领域,在胡建的讲述中揭开神秘面纱。
扛着31个大气压,他在313.5米深海插下五星红旗!
了解潜水的人都知道,下潜深度每增加10米,人体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大约1个大气压。借助饱和潜水技术,人类不断挑战新的深潜纪录,到达了百米以下的海洋更深处。作为我国第一支饱和潜水作业团队的一员,胡建早在2006年就与成员们下潜到103.5米,实现了中国饱和潜水作业“零”的突破。其后,他更是成为首个触摸300米海底“生命禁区”的中国人。
2014年,胡建带领团队下潜到313.5米深的海底。他第一个走出舱外,顶着31个大气压,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寂静深渊。在分享中,他激动地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中国深海潜水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打破了国外对深海饱和潜水技术的垄断。
31个大气压,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内承受31公斤的重量。饱和潜水训练通过模拟深海高压环境的加压舱和潜水钟,让潜水员身体逐渐适应压力。在探访中,主持人舒冬也在胡建的带领下,“浅尝辄止”地感受了一回加压过程。当压力加到12米深处,也就是1个多大气压下,舒冬清楚看到装着半瓶水的矿泉水瓶已经被压瘪。虽然有着丰富的旅行潜水经验,在加压舱中的他,也开始频繁调整身体状态,缓解不适。舒冬坦言:“没想到舱内竟像蒸笼一样热。”
胡建介绍,执行饱和潜水任务时,多名潜水员要一起生活在和这个加压舱差不多的狭小空间里,从门关闭的那一刻开始,便要连续度过28天。这是因为加压和减压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计算和流程,如果减压过快,潜水员有患上减压病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胡建透露:“由于经常受到压力,职业潜水员的耳膜都是内陷的,但不会影响听力。”
潜水到黄浦江底是什么体验?
救捞潜水员是神秘而英勇的职业象征,然而身处其中到底是什么感觉?成为其中一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次,主持人舒冬有机会“管中窥豹”,开启了一场不一般的体验。
为了让舒冬尽可能地感受到真实的职业潜水训练,胡建队长精心设计了几项任务。其中一项,便是在浑浊的黄浦江底找到零件。舒冬虽然多次欣赏过黄浦江美景,“跳进”江里却是头一回。在这片浑浊的水域中,他不仅要克服呼吸不畅、视线受阻等困难,还要完成水下打捞任务,能行么?
胡建说,在打捞任务中,船体往往会侧翻或倒扣水中,因此在舱内和水底几乎是一片黑暗,这种摸着干活的“盲操”能力,也就成为了每一名深海潜水员在复杂水下环境生存的必备技能。
正像胡建所说的一样,无论是海底石油管道的安装维护,还是到失事沉船的打捞,亦或是一些海上危重情况的救援,救捞潜水员都要克服着黑暗和水深带来的高压,与时间赛跑、与危险共舞。“跃进”号水下探摸、“东方之星”轮沉船打捞、危化品船“岱菲”轮应急处置、陕西柞水桥梁坍塌事故救援、南海番禺油田立管修复、东海“桑吉”轮应急救助、“鲁蓬远渔028”轮抢险救援……每一次重大抢险救捞任务都有他们默默深潜的身影。
潜水员从水中捞起的不只是残骸,还有告慰和真相
对很多人来说,潜水是一项富有乐趣的娱乐活动。然而承担救捞任务的职业潜水员面临的挑战远超我们的想象。作为潜水队队长,胡建曾带领团队参与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重庆万州坠江公交车抢险救援和“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等重大任务。胡建说,在这个行业坚守了25年,他也越来越体会到这份职业的神圣。
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救援现场,一个画面让胡建至今难忘。当时,车坠落在水深超过60米的江底斜坡上,搜寻遇难者遗体和行车记录仪的难度相当大,队员们轮流下水执行任务。
某个班次,胡建在岸上担任潜水监督,水下潜水员报告说,搜寻到一个小孩的遗体。当潜水员解压出水,将小孩送上船的一刻,整条船瞬间安静了。“那个潜水员帽子一摘,两行泪哗就掉下来。”胡建回忆,当时在场所有人都深受触动,此前对于搜寻遗体有些顾虑的年轻队员也纷纷表示,可以再下水。在这次任务中,他们深深感到自己打捞的不光是冰冷的公交车,更是破碎家庭的念想。也是在这次任务中,队员们找到了从碎裂的行车记录仪里掉落的SD卡,事故真相得以还原。
74年来,诸多如胡建一般的上海打捞人,始终坚守在海上抢险救捞第一线,他们守望安宁,守护无数家庭的期盼和念想;他们守望碧海,保护蓝色海疆的畅通和清洁;他们守望力量,展示中国救捞的智慧和担当。
自1951年成立以来,上海打捞局已累计援救各类遇险人员21089名,救助各类遇险船舶约2034艘、打捞沉船沉物3758余艘(件),清除海上污染源约32600立方米,应急处置化学品约49072吨,在保障海上人民生命财产和海洋环境安全中交出了人民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