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庆祝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深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黄衍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大会现场接受表彰。
黄衍,高级工程师,国家饱和潜水监督,现任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深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投身救捞事业25年来,他始终践行工匠精神,致力于救捞装备科技创新和深远海技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抢险救捞任务和打捞工程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人才”、部救助打捞局“救捞标兵”、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所带领的团队或主管的部门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交通运输部“深海先锋”、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深耕打捞科技创新,赋能交通救捞应急抢险履职
黄衍是我国深海工程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在东海“桑吉”轮应急救援和水下抽油、斯里兰卡“珍珠”轮国际打捞、南海油田单点系泊安装、东海大桥建设等重大抢险救捞任务和海洋工程项目中解决了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为保障水上交通与海洋环境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2018年,载有11.13万吨凝析油的“桑吉”轮在长江口发生碰撞燃爆起火,面对史无前例的海上救援,作为技术总监的黄衍,凭借丰富的应急救捞经验制定了应急队员登轮救助的实施方案,为搜救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持。在随后进行的水下抽油作业中,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主持研发了深海高粘度重油抽取技术,在水下108米对“桑吉”轮所有舱室进行钻孔探油,并对其中6个油舱进行抽油作业,有效维护了我国海洋环境清洁。
2024年,上海打捞局圆满完成了斯里兰卡“珍珠”轮国际打捞项目,再一次擦亮了中国打捞力量的国际名片。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两艘抬浮驳的装船任务是极其关键的环节之一。黄衍带领团队毅然勇挑重担,克服工期紧张、连续高温、避台停工、交叉作业等诸多困难,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和科学的管理效力,圆满完成了全部装船任务,成功交出了装船作业零安全事故、工期进度零延误的优异答卷,为整个打捞项目的圆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力饱和潜水研究,推动深海作业能力持续提升
饱和潜水技术是潜水行业顶级技术,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对我国海洋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黄衍作为我国饱和潜水研究领域的技术专家,长期致力于饱和潜水成套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我国饱和潜水技术不断攀登新高度。
2014年,他就参与并成功实施了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2021年,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深度巡回潜水生理研究与安全劳动强度研究》的项目负责人,黄衍带领技术研发团队潜心研究、反复推演,找准关键技术的攻关路线,按照“可重复、可操作、安全可靠”的工程应用原则,综合集成并形成了全套作业技术文件。
在黄衍的带领下,潜水员前后历时35个日夜,完成既定深度下巡潜能力测试、运动耗氧测试等巡潜模拟项目,充分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他带领的研发团队也因此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铸造高端海工装备,提高交通救捞重器硬核实力
黄衍作为高端海工装备建造领域的专家,曾参与3000吨抢险打捞起重船“威力”轮、深水铺管船“深达号”等多个大型海洋工程船舶建造项目,特别是“深达号”建造项目的顺利完成,填补了我国深海高效率铺管的装备空白,为提高交通救捞船舶装备硬核实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达号”是亚洲首艘卷管型深水铺管船,2020年以来,黄衍担任该船舶建造项目的项目经理,他主抓全船关键技术状态,先后主持完成了全船最核心的关键设备与功能总布置设计,以及动力定位系统、电力推进系统、卷管型铺管系统、饱和潜水系统等七大分系统的技术谈判。他常年驻点造船现场,想方设法突破技术限制困难,有力解决了全船重大技术难题,推动完成船舶常规试航、船舶动力定位与 FMEA 可靠性试航、铺管海试等重大试验科目,为船舶顺利交付做出了积极贡献。